裴君了解了,又问:“可有说好何时回复?”
“五日,刚才听宋管家说,谭家送了请帖来,想要邀请我和你大伯去谭家做客,估计就是答应了。”
裴君颔首,“我不便去谭家,到时您和大伯带宋有一起去,确准了,就直接定下,婚礼在我府上办吧。”
“不行。”裴大伯过来听见他们的对话,反对道,“怎么能在将军府办?回头族里在京城置办个宅子,就在那处宅子办,日后族里来人也好安置,总不能一直在你府上住着,再纵出些坏毛病。”
裴大伯是裴家下一代的族长,他的话必定是在为整个裴家考虑。
裴君便也没说些客气话,直接道:“京城地贵,族里恐怕捉襟见肘,到时我添些钱,起码买个两进的宅子。”
她这话,裴大伯没推拒,“族里承你的情,待到裴司考上,手中宽裕,便多给七娘添些嫁妆。”
裴三叔也紧忙附和:“裴吉和裴向也没少麻烦你,到时都添给七娘。”
而说到裴婵的嫁妆,裴大伯便问:“七娘的婚事,你是如何打算的?明年她就十七了,婚事可以晚些办,但一定要早些定下人,免得再拖下去没有好的人选。”
“总要找个能让她托付终身的人,我得慢慢看。”
以裴君的官职,裴婵定然不愁嫁,只是她还未正式在京中露面,所以暂且没人上门提亲。
但裴君的打算,家世无妨,得找个知根知底、人品可靠的人交托,因此更要仔细看。
她心里其实有个还不错的人选,年龄也相当,不过一直没抽出时间细细了解。
此时谈及,裴君便记在心里,准备抽空去问问,万一这半年的时间,他婚事已经定了,或者发现有什么不合适之处,她也好再做打算。
裴大伯知道她心中有成算,便没再耽搁她的时间,催促道:“大郎 ,你的身体还未好,快些回去休息。”
裴君离开,却也没直接休息,而是回到主院,召来宋管家,问了问公主府那边儿有没有什么动静。
没想到宋有告诉她,阿酒白日去过公主府,来回折腾许久。
裴君听他说阿酒在药房待了许久,然后主动去的公主府,便猜到阿酒肯定要做什么。
此时已经过去半日,就是真做了什么,也已经来不及,她便没着急,吩咐宋管家出去时,顺便叫一下阿酒。
过了一会儿,阿酒绷着一张脸进来,也不说话,就那么立在书房中间。
裴君看见她这模样,忍俊不禁:“怎么?没如意?”
阿酒气恼地瞪她,“您还笑得出来?四公主都要教您凭空当爹了!”
裴君敛起笑容,平静地问:“她已经决定好了?”
阿酒坐下,语气不甚好道:“是啊,我本想让四公主将堕胎药喝了,可她掀翻了药碗,她动胎气,我还得治她。”
裴君温柔地夸赞:“我们阿酒是个好大夫。”
阿酒白了她一眼,最后还是没控制住内心的喜意,嘴角微微上翘。
裴君轻笑,拜托道:“那往后还请阿酒帮她遮掩一二。”
阿酒便是不乐意,却也没有办法,勉勉强强地答应下来。
裴君则是看着她,忽然问道:“阿酒,你会接生吗?”
阿酒:“……您觉得我会吗?就算我真的能接生,宫里会让我给公主接生吗?”
裴君摸摸鼻子,“是我考虑欠妥当了,也没有哪家会让未婚的女子进产房。”
阿酒叹气,“足月的孩子,可怎么瞒呢?原先还预备过几日就搬回家,现下只能等四公主胎坐稳了。”
裴君道:“辛苦你了。”
这是四公主的决定,裴君能够承担主动“求娶”的后果,其他的,都得四公主自己承担。
……
又过了一日,便是朝议之日。
阴雨停歇,裴君的病痛也消失无踪,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早朝上,与众大臣客气地寒暄。
崔家主对裴君态度平平,裴君一个从二品,也不必对他谄媚,做到不失礼便足够了。
太子和燕王秦珣单独站在一处,见此,不免感慨:“论起养气功夫,舅舅竟还比不得一个年轻的裴君。”
秦珣看了裴君一眼,道:“她回京后成长不少。”
太子微微一笑,想起一事,笑容又落下,转而问道:“听说上次早朝,裴将军乃是因风湿病痛而未能来,阿珣你也在北境多年,若有些沉疴,定要教太医为你好好调养。”
秦珣点头,同样关心道:“阿兄也是,天又凉了,教人好生照料,别染上风寒。”
太子不以为意,“年年皆如此,已是习以为常,无碍的。”
秦珣不赞同道:“阿兄的身体万不可轻忽大意。”
他还要再说,早朝的时辰已到,众大臣纷纷入列。
今日头一件朝议之事,便是全军大比武。
有些朝臣已经听到了风声,有些没有,但这不妨碍他们发表意见。
而勋贵之中,武将较多,信国公鲁源一开口,鲁肇也表示赞同之后,大多数武将皆赞同此事。
文臣的态度则与俞尚书和大理寺卿杨献类似,皆是不愿见武盛文弱。
不过他们不愿意,不会直白地说担心文官势低,而是能够引经据典地说明各种劣处。
待到明帝说要在千秋之时对各国使者扬大邺军威,文官们又改口,一次讲武无妨,但没必要频繁举办。
其中,以崔家主反对的最为激烈。
明明裴君只是抓了一群拐子,崔家却像是她冒犯到他们一样,无论裴君进言什么,崔家一定是最先反对的,气量实在小,全没有世家的气度。
裴君冷眼看着,心下觉得十分可笑。
她不否认她的一言一行也皆是想要达成她的目的,可也没像某些人那般直白,实在没水准。
但这一次,裴君并非孤身一人。
俞尚书是文官,也是寒门官员的中流砥柱,率先表示支持,随后,大理寺卿杨献等寒门官员纷纷响应。
原先一直老神在在的太子、大皇子、燕王秦珣等人纷纷侧目,虽在裴君屡次进出颜相府时,众人便有所预料,但真正见到时,方才确准,裴君的选择。
而上首的明帝,泰然一笑,肯定道:“既然朝中支持者众,此事便落定,从明年开始,每三年一次大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