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11 章(2 / 2)

有韦平安和钟肆留在县衙,韦家人与枣儿她们心里都很踏实。

各忙各的,暂时也不用分神去关注成安县的事。

很快又要春耕。

枣儿在做出精确的线尺后,就让人将周边村庄的田地细致丈量一遍。

土地是人的根,粮食是人的命。对于种地这事,她们一向都很重视。

这回也打算按照方仙儿给的科学方法,把种地当成一项严肃的事业来做。

种好粮、种优粮。

逃荒离开的人们留下了许多空地空屋,之前都被枣儿她们统计好,打算分出去给人种。

除了之前被整合到一处的村民们,她们还打算在城中招募一些自愿种地的百姓。

报名后被选中的人,可以分到土地和住房。

不过暂时只有使用权,没有所有权。

种出的东西,按年景情况交足份量后,剩下的就归自己所有。除此之外,还能享受到额外的补贴。

只要肯按她们的要求认真种地,通过考核,就算因为年景收成不好,也肯定不会饿肚子,甚至能过得不错。

在城里流浪的人、以及一些在城中住房条件紧张的百姓听了,全都动了心。

报名的人比枣儿她们想象中要多很多,这也是她们现在公信力较高的缘故。

每次一出新计划,百姓们下意识就觉得是福利,参与就很积极。

住房条件困难与学问较好的人,都在优先选择的范畴中。

筛出人后,房屋和土地很快分配完毕。

接着就是种地相关的准备工作。

有了不锈钢,农具不再是令人头痛的事。好用的犁、钉耙等等,家家户户基本都能供应到位。耕牛也会有租借渠道。

不过,以前吃过干旱的亏,枣儿她们倒是有些发愁灌溉的问题。

她们把这事说给方仙儿一听。

盛珺很快想到藏在山里的那股清泉,于是冒出猜测,地下说不定会有充足的水源。

她将猜想说出来,建议枣儿她们打些灌溉用的水井,再修建配套的水车等设施。

枣儿她们听完,觉得十分可行。

之前干旱时,山里的那股泉水救了她们的命,她们在山里种地也是靠着它。

脚下的土地很可能藏着更多的水。

唯一的难事就是寻找可能有水的地点。

没有先进的方法可用,枣儿她们就按盛珺指点的土法子,在一些无人打理较荒的地方寻找艾草的踪迹。

艾草喜湿,若是找到艾草,就可以用“气试法”进一步测试。

所谓气试法,就是前一天在地面扣上碗,次日来看碗壁上有没有挂水珠,若是有,地下说不定就藏着水。

不过,若是正经居住比较干燥的地方,这个法子就不行了。得改用“盘试法”。

其实两种方法很相似。

后者是在地上挖个几尺的坑,在里面支盆,上面盖好干草,再看里面能不能生出水珠。

办法虽简单,但也还算管用。

大伙齐心协力,靠这样试了很久,终于定下许多处可以打井的地方。

正好最近天气回暖,土地也没那么硬了。加把劲,争取能在春耕前打好一些井用。

打井也是一项技术活。

好在她们如今拥有两座城,可用的人很多。

很快就在眠崇那边找到了两个很有打井经验的匠人,过来协助作业。

打井采用的是绳式顿钻技术。

先在规划好的井口立好钻架,再用大型锉器锉,中途用吊桶清理提出砂石,清完再继续用铁锉冲击。

她们的运气还不错,圈出来的井大多都能出水。

打十口大概只有两口没水,比想象中的好。大伙的辛苦全都没有白费。

这也说明,她们所在的地方,地下水的确很充足。

边打水井,水车建造也没耽误。

灌溉的问题基本解决,又可以把注意力转回种地上。

除了之前备好的粮种、豆种以及少量山药,还有方仙儿那里存的优质良种。

这些种完也不够,得再收些种子来。

枣儿想了想,跟城中商部的富户们商量一番,让他们来想办法,除了粮种菜种,再弄一些棉花种子。

以前她们还在山里时,就说过种棉花的事,当时方仙儿说棉花吃水,她们就再也没提过。

今年是方仙儿心疼大家,才给了那么多棉花。棉花这东西是必需品,后面人越来越多,靠方仙儿终归不是长久之计。

去外面买棉的话,又贵得要命,负担不起。

如今灌溉有条件了,不再缺水,能种还是自己种吧!

掰算一下,要做要操心的事情极多。

焦头烂额的方君团队十分庆幸有眠崇在。

分走蜂窝煤的工作都是次要的,重要的是,让她们多了许多人用。

这回,城中富户的人被她们安排买种,眠崇县的富户也被收编进了商部,就也一起跟着去。

种子回来还需要一段时间。

铁柱这边又要带队北上边疆。

收拾好东西,这次他们带的物资不多,除了口粮,就是一些药品,还有一些竹杯之类的小用品。

这回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寻找橡胶草,然后就是想办法与外族人建立联系。

说到建立联系。

买卖货物都是次要手段,铁柱从方仙儿那里得到了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,如今也是充满信心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