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面上多了几分忧色。
九阿哥见状,就安静下来。
这靠天吃饭,可不是要发愁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雨多了不行,雨少了也不行。
可大清幅员辽阔,从南到北、从东到西,每年报到朝廷的水灾、旱灾、蝗灾、疫灾等,总要几十件。
这操心不过来。
只要官仓的粮食预备的足足的,这天灾也没有什么可怕的。
就是除了天灾,还有人祸……
九阿哥想着通州仓跟京仓,都有人敢伸手,就晓得地方上的粮仓这“鼠吃虫蛀”也是少不了的。
他忍不住开口道:“汗阿玛,这容易干旱跟水涝的地方,该多推广玉米,到时候直接收到官仓,不在市面流通,这粮食也就能攒下了,即便不好吃,可真要需要赈济的时候,总比陈谷子强!”
康熙望向九阿哥。
九阿哥在户部一年,都晓得官仓弊端,康熙当了四十多年皇帝,自然也晓得这个。
他望向九阿哥,若有所思。
九阿哥想要的就是大清安稳,大清安稳了,他这个皇子才安稳。
要真是天灾人祸,逼得百姓造反,那后续还不知如何。
他说了这一句,就不再说了。
四阿哥试种过玉米,也晓得了玉米比高粱谷子更高产。
只是之前种子数量有限,如今只在盛京与大凌河的官庄种了玉米。
京畿就只有香河县种了。
至于其他省份,还没有开始试种。
九阿哥是个急性子,觉得这粮种推广太慢了。
不过他也就是心中嘀咕两句,并不多言。
不是他的差事,他不操那个心。
父子两人看完御稻园,原路返回。
等到小东门下马后,九阿哥直接跟康熙进了园子。
康熙没有回清溪书屋,而是跟九阿哥一起踱步往回春墅来了。
之前九阿哥就传话要接弟弟出去,宜妃这里已经叫人收拾好了行李铺盖跟两套换洗衣裳。
现下,她正想着安排几个人跟十八阿哥出去。
阿哥所屋子不多,人多了住不下。
要不要晚上回来住,那样也省的阿哥所腾屋子。
听到外头动静,晓得圣驾来了,宜妃忙出迎。
“臣妾给皇上请安……”
康熙亲自扶了,帝妃到屋子里入坐,道:“老五跟老九这些日子就在庄子上使劲了,咱们听听他们都预备了什么。”
九阿哥跟上,眼见着康熙没有赐座的意思,就直接拉了个圆凳坐了。
宜妃瞥了九阿哥一眼,道:“小十八念叨着呢,说要跟大格格去抓鸡,这几日看着湖里的鸳鸯还问呢,它们怎么老在水里,不往岸上来。”
“哈哈……”
康熙听了这稚言稚语,不由大笑,道:“大格格是个活泼孩子,倒是随了她阿玛,小十八多跟侄儿侄女亲近,以后也有了小伙伴儿。”
宜妃笑道:“大格格嘴甜会哄人,老九小时候嘴可没有那样巧。”
九阿哥在旁,不乐意道:“娘娘真是的,儿子小时候嘴巴也不笨啊,能说着呢!”
宜妃轻哼道:“是能说,就爱跟人怼着说,气得人心肝疼。”
九阿哥:“……”
没有什么印象了。
自己在翊坤宫的时候气过娘娘?
去上书房之前的记忆都零零散散的,去上书房后,自己一年到头只往翊坤宫去三回。
康熙看着九阿哥道:“说说吧,又是蒙古包,又是戏班子的,还预备了什么,你们哥俩在吃喝玩乐上倒是不惫懒了。”
九阿哥笑道:“现下说了,就没意思了,如今不冷不热的,要不汗阿玛跟娘娘也尽尽孝,明儿奉皇祖母同去?”
康熙摇头道:“不去,你们好好侍奉太后。”
圣驾出行,兴师动众,也喧宾夺主。
想到这里,康熙觉得九阿哥这个儿子,还有一个优点,那就是知晓避让。
五阿哥因家事的缘故,累及太后跟着操心,本就羞愧难安。
这回操持一次,也能尽尽孝心。
那海淀的庄子是九阿哥的,那预备的吃食跟消遣肯定也多是九阿哥夫妇的想法,可是他们都退了一步,推五阿哥来做东道。
九阿哥对人,就是如此。
不权衡利弊,赤诚。
对胞兄五阿哥如此,对相伴长大的十阿哥也是如此。
康熙垂下眼,九阿哥就是十阿哥的缰绳。
只要九阿哥稳稳当当的,十阿哥就会安分守己,不会生出其他念头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