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62 特殊人才(1 / 2)

第一批淮西省出栏的猪仔,由农业局牵线搭桥,总计一千头分五次运往大桥镇,其中包括六十头母猪。

此时养猪场只有硬化地面和简易猪舍,不过通了水电,也准备好了化粪池。

其余清单上的现代化设备,因为是从海岱省临淄市采购,运过来也需要半个月,再加上生产方以及海岱省农业技术部门的推广专家需要排期,预计准备是三个月以上安装调试。

不过张浩南并不急,急的是淮西、海岱两省的供货商。

“张总,肉松厂这就要开始准备了?”

徐振涛感觉张浩南简直有无穷的精力,忙得过来吗?

“炒松机、搓松机我已经分别从金仓和闽都定了一套,闽都的要晚一点,不过金仓的我已经拆过了,这个月开始仿制。”

“……”

“准备从隔壁澄江采购猪肉吧。”

说话间,张浩南翻着秦世川给他的下岗名单,主要是班组长、车间主任、厂长等一线管理岗。

名单上有几個人张浩南认识,但绝大多数都是一无所知。

“从澄江采购?”

“澄江猪肉多啊,我们本地才多少。”

隔壁澄江市经济远比沙城发达,此时尤甚,在沙城老百姓吃肉还要精打细算的时候,澄江市人均猪肉消费超过三十五斤。

这是沙城五年后才有的水平。

至于说此时的偏远地区,连澄江市的零头都没有。

“要说也是,大桥镇离澄江也要近一点。”

此时澄江肉联厂还是国营,不过很快就会破产重组,改为澄东肉食有限公司,倒也没有出过质量问题,就是“黑洲猪瘟”闹腾的时候,抬了一波猪肉价格。

徐振涛想了想,“那我请人去澄江肉联厂跑个订单。”

“新招的养殖场采购销售,不就是有了用武之地?”

“难怪……”

一脸无语的徐振涛这时候才明白,为什么养猪场还要招这些“人才”。

张浩南说要解决的就业人员中,其中有一部分是大桥镇各村酒量最大的“特殊人才”。

能识字是基本条件,在这个条件之上,能喝是硬性指标。

二斤起步,当然能一直喝是最好不过。

这年头跑供销能说会道固然很好,但喝不了多少也会导致减少订单。

重生前张浩南大学毕业后,经常找盐渎的大学同学救场,倘若出差去北方,则是向蒙兀省的同学求救。

一个“三沟一河”能直接先单走一轮,一个则是六十度“闷倒驴”当漱口……

所有同学中,这两个是他见过最顶级的海量。

靠着这俩,干挺过一个西雅图园艺工具采购商,张浩南也是靠着这一单园林钳出口净赚一百多万。

现如今又跟阿列克谢这种毛子打交道,将来也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形形色色的毛子,千杯不醉的“特殊人才”,那是万万不可放过的。

“澄江肉联厂那里,就不用我亲自去喝酒了吧?”

“那还要你去浪费时间做啥,买肉而已。”

徐振涛说着又道,“质检要的吧?”

“你可以不要的,反正砸招牌也是砸‘大桥肉松’,我转头开一家‘神鸟肉松’有什么难的?”

“……”

明明是张浩南的厂,但徐振涛有一种在给他打工的感觉,可偏偏还不得不这么做。

“这个化工厂的送料车间主任陈涛,也是大桥镇人,徐镇长认不认识?”

“不认识,怎么了?嗯?这是化工厂前年评先进的名单?你还有这个?不是,你拿这个干什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