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7 张总高见第二更(1 / 2)

回沙城路上,张浩南稍微跟陈文林聊了一下在倭奴方面可以利用的地方,跟闽越那边做代理人不太一样,跟蔡大夏保持明面上“阶级友谊”的反法西斯成员,早就不再主持倭奴国内的斗争。

因此这个阶段倭奴本土顶着“布尔什维克”头衔的中生代,其实将他们的组织处境描述成“后全共斗”。

如今则是连组织纲领和属性都发生了改变,组织里中青年有干劲的很少,再加上因为拒绝政府和企业的献金,对有政治抱负的年轻人吸引力为零。

不是接近于零,而是真正的为零。

重生前张浩南跟人合伙做汽配件期间,通过蔡大夏牵线搭桥,然后从关西倒腾二手设备甚至是生产线,当时倭奴地方银行对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压榨堪称离谱。

几乎全都是在逼迫中小企业主倒闭,有能耐的肯定是搬去中国,没能耐的就倒闭破产,然后土地归银行或者大公司,设备这种破铜烂铁,就卖给了中国商人。

张浩南能够消息灵通,自然是有人通风报信,一次好处费大概二十万倭元,折合软妹币大概一万来块。

这些通风报信的人,都是地区工会成员。

后来张浩南还把门路介绍给了本地的模具、机加工龙头企业,顺便拿了一点几的股份每年混吃混喝。

在中国工业产值登顶前十年,几乎每年沙城这里都有人去倭奴扫货,因为倭奴关西地区,每个月都有老牌中小企业倒闭。

而这个阶段,也是国内“工匠精神”吹得飞起的时候,张浩南作为从业者,每每看到这种吹外国牛逼骗国内傻子的行径,也不得不承认,搞钱这事儿,还得看营销,只会埋头干活是要受累一些。

此刻跟陈文林聊的重点,就是只要跟倭方想要搞钱的人接触之后,就不用管他们怎么操作,甚至必要时候,他们说在想要在领海交界处捡到一条满载鳗鲡的船,都不必理会。

如果想要达成“优惠专利申报”,也可以分别在香江和濠镜澳注册贸易公司,倭方想要什么商品甚至是服务类型,就签什么样的合同。

当然了,倭方无所谓关税,那就另说。

正经生意可以做,稍微不那么正经的生意,也可以做。

反正张浩南重生前跟人在倭奴回收二手设备时,偶尔收的也是“废铁”或者“废钢”。

这在沙城,也不是张浩南首创,五年前沙城钢铁厂就这么干了,不过他们看不上倭奴货,直奔老欧洲回收老牌钢厂的电炉……

而且玩的规模也不是十几年后张浩南可以比的,十几年后张浩南也只是小股东之一,赚个两三百万就爽得不行。

沙城钢铁厂“啪”的一下就是八千六百多万阿美利加元掏了出去,生产线以及一应技术全部打包。

这个年代的八千六百多万……

当然,这个项目也得有人保驾护航,这个人叫魏刚。

张浩南不过是依葫芦画瓢,然后在倭奴那里挑拣一些废物重新利用。

最主要是很长一段时间民间不懂行的都会狂吹倭奴“工匠精神”,张浩南也是投其所好,这钱不挣,别人也会去挣,还不如便宜自己。

所以张浩南跟陈文林描述的时候,也没说让农业局单干,必要时候,拉上工信局一起干,还能让市政府赚一笔翻新费,倘若有特别中意倭奴“技术”的兄弟县市,那弄个“技术引进”的名头,加个零就卖过去……

不宰兄弟的钱,那还是人吗?

聊了一会儿,陈文林就感觉这里面很有搞头,就是有些地方比较担心:“这走私……不太好吧?”

“陈局长,我买的那栋1013,原先是谁的房子,你不要告诉我不知道啊。”张浩南笑得玩味,他才不信陈文林啥也不懂。

“张总,我什么都不知道啊,我农业局的。”

陈文林脸都绿了,涉及到走私,一个繁忙的港口,咬咬牙,坚持坚持,一年逃个四五十亿的税,其实也不难。

困难或许有,克服了困难,这不就挺过来了吗?

但陈局长毕竟是农业局的,是老实人,所以不置可否。

张总信了,于是笑道:“我们在香江卖碟片,卖磁带,卖录像带,然后出口到倭奴,很正常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