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崇祯:是朕错了!是朕瞎了眼!(2 / 2)

崇祯眼神渐冷,杀心已经不可遏制的滋生:“杨嗣昌啊杨嗣昌,朕是何等的信任你?结果你呢?真正尸位素餐的到底是谁?真正养寇自重的,又到底是谁?!”

……

同一时间,大明天启时空……

“嗯?孙承宗,孙元化,袁可立,洪承畴,卢象升,孙传庭,曹文诏,?曹变蛟,袁崇焕,?赵率教、?何可纲……”天启皇帝朱由校思索着这些名字,继而狂喜!

好家伙……

这些人,全都没死!

既然秦镇说可以用,那就绝对可以用!

“皇弟啊皇弟,不知道你那边,可用之人还有多少?不管你当不当中兴之主,朕这个中兴之主,当定了!”朱由校终于露出笑容。

这哪是给崇祯指路啊?

这分明是在给他朱由校指路!

啥?你说重用宦官,非明君所为?

笑话,永乐大帝还用宦官呢!

啥?你说我不务正业,是个木匠皇帝?

笑话,好圣孙宣宗朱瞻基还被叫做蛐蛐天子呢,皇帝有点副业爱好怎么了?

谁规定皇帝就不能玩蛐蛐?谁规定皇帝就不能做木匠了?

只要自己中兴大明,那便是光武皇帝那样的存在。

重建大明,立不世之功。

万人敬仰,后世传颂。

说不定,也能被后世人称一声祖?

……

而此时,伴随着天启崇祯两大时空,两位皇帝思索。

问答空间中,秦镇又说话了:“以上,武将可用只管信任就完事了!士为知己者死,你只要信任他,不辜负他,他必定效死!”

“而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可以用,慎用,收服之后,就好好用的大将,分别是:左良玉,秦良玉,黄得功,李定国,郑成功,沐天波,阎应元,何腾蛟,张名振,李来亨等……”

“这些,都可用,但有些需要慎用!”

“就比如左良玉,左良玉拥兵自重,此人很复杂,手底下兵多将广,还有些骄横跋扈,估摸着想当三国群雄那样的人物,多有些不听命!如果收服,必是一员猛将,大将!但想要收服这种人,估摸着得朱元璋亲自来!”

“秦良玉,明朝末年女将、民族英雄,妥妥的大明女战神!不仅忠贞,亦有能力,可惜是个女人,不被朝廷那些官员们看好,甚至怠慢,轻视!对秦良玉,也一定要信任,给予最大的信任,去打张献忠,打李自成,都不是问题!但适当的,还是要给点响,不能光消磨别人的忠贞爱国!”

“黄得功,也好好用,别让他死了,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来!”

“李定国,原本的是大西的反贼,张献忠的义子,改姓张,成年后骁勇善战,但张献忠死后,就归顺了南明政权,成为支撑南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独木,对大明自然忠心无二,率领大西残部抗清二十多年,甚至收服失地三千里,可惜,最后还是度黁安置,听闻南明皇帝死亡后,泣血而亡!想要收服李定国,就得干掉张献忠,并且,好好对待人家,以他的忠心,绝对不会投靠清军,所以,信任就完事了!如果可以,崇祯也可以将其收养为义子!虽然崇祯就比他大十岁。”

“郑成功,本来是大海盗郑芝龙的儿子,为了抗清,与父亲决裂,战绩斐然,在南京打的清军望风而逃,成功收复宝岛,坚持抗清,甚至一抗就是三十多年!成为大明最后一面旗帜!”

“沐天波,乃是黔宁昭靖王沐英第十一世孙,大明最后一位黔国公,世受国恩,婉拒南明皇帝的加封,只愿与大明共存亡,追随南明皇帝生死不弃!”

“阎应元,抗清名臣,民族英雄,崇祯十四年赴任江阴典史,大明灭亡后,清军大举南侵,阎应元就聚集起十万义军,独抗二十多万的清军,坚守江阴八十多天,连斩清军三王十八将!可惜,寡不敌众,最后十余万义军也全都战死!”

“何腾蛟,崇祯十一年的员外郎中,后来的湖广总督,大明灭亡后,收拢溃散明军,坚持抗清,被俘后宁死不降,英勇就义!”

“张名振,山西人,南京的锦衣卫,曾联合郑成功三上长江抗清,第三次攻克舟山后,终因国恨家仇,郁积于心,病逝于舟山!”

“李来亨,李过的养子,大明灭亡后,拒绝清军招降,奋起反抗,与清军斗争二十一年之久,清廷以十万兵力邀击,仍数次败于李来亨之手,可惜最后被二十万重兵围困,李来亨还是拒绝投降,粮尽后,举家自焚!”

听得秦镇将各种名将如数家珍的道出……

此时,不管是天启时空的朱由校,还是崇祯时空的朱由检,都有些焦急!

“慢点,慢点,您慢点说!”

两人有些着急,奋笔疾书,将秦镇点名的那些存在全都记下!

好在,秦镇还会说一说这些人的事迹,让他们也还算有些喘息的机会。

刚刚记完,就听秦镇又继续开口了:“接下来,就是可用的文臣……”

“第一个,杨嗣昌。”

“杨嗣昌可用,但有些小肚鸡肠,害怕孙传庭威胁到他兵部尚书的位置,但总的来说,杨嗣昌的能力还是有的,十三年,率领左良玉等挫败张献忠,十四年病逝。”

“第二个,陈新甲。”

“杨嗣昌死后接任兵部尚书,但被崇祯派遣参加松锦之战,表示要速战速决,导致大败,如此内外交困之下,后金表示可以议和,崇祯意动。”

“因为早些时日,杨嗣昌就说过可以议和,两线作战,兵家大忌,攘外必先安内,先与后金议和,腾出手解决李自成、张献忠才是正事!却不想,东林群臣反对!”

“等到陈新甲上位后,松锦之战大败,又表示可以议和,还是那个意思,攘外必先安内,先干掉内部的问题,再着手解决外部的问题,而且,后金也没提什么过分的要求,无非就是想让大明对后金同等视之,意思就是,把后金当成一个国来对待,而不想再当建奴了!”

“崇祯也知道议和的重要性,正所谓,高筑墙,广积粮,缓称王,这可是朱元璋问鼎中原的策略!”

“议和怎么了?又不割地,又不赔款,人家就只想要一个平等的态度!书信甚至用“谨奏”的格式,自称“小国”,以明为上国,但东林群贤不接受,美名其曰,这是叛国!叛个鬼的国!”

“这种议和,要是换做老朱来,别说与后金议和,就算与李自成议和,与张献忠议和都可以!”

“之前议和群臣反对,而这一次议和,群臣肯定还会反对,所以,就秘密进行!”

“可是,不料,议和泄露了,朱由检无奈,只能把陈新甲下狱,九月处死!”

“陈新甲这个人能力肯定是有的,但有些急功近利,不能让他参与松锦之战!”

“第三个,刘宗周。”

“刘宗周,明末理学家,儒学大师,抗清名臣,天启年间,因为弹劾魏忠贤被贬,崇祯年再次出山,却因弹劾马士英,阮大铖等尸位素餐的东林党,结果被罢官,杭州失守后,绝食而亡!”

“刘宗周绝对算得上是忠臣,清官,可惜,被东林党排挤!”

“第四个,史可法。”

“史可法,也是抗清名臣,可惜,也被马士英等人排挤,大明灭亡后,又成为南明弘光朝的首辅,坚持抗清,只可惜,未能有效抵挡,最后殉国!”

“第五个,张煌言。”

“张煌言,崇祯十五年的举人,也是抗清名臣,南明弘光朝灭亡后,坚持抗清二十多年,也曾配合郑成功北伐南京,一度杀到南京城下,张煌言与岳飞、于谦并称“西湖三杰”!”

“可见张煌言的含金量,不仅是儒将,也是民族英雄!”

“第六个,刘同升。”

“刘同升是崇祯十年的状元,这人不仅文才出众,还兼通武略,且颇有血性,因为上书反对杨嗣昌被崇祯不喜,被贬后辞官归隐。”

“但清军入侵,他又站了出来,与清江人杨廷鳞一道在赣洲起兵,举起了反清的旗帜,可惜出仕已晚,生不逢时,无力回天。”

“南明灭亡后,因积劳成疾而病逝。”

“第七个,郭之奇。”

“郭之奇,崇祯元年的进士,历任福建提学参议,南明时期的抗清名臣。”

“组织过千艘战船,试图收服常州,可惜,被抓后,在狱中死去!”

“第八个,黄毓祺。”

“明末的抗清义士,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人士,大明灭亡之后,参加抗清守城战斗,后潜往城外,谋求援兵,却不想城破,就只能蛰伏乡间伺机再起。”

“之后在浙江舟山起兵抗清失败,逃至泰州一寺庙被捕入狱,因不肯屈服,死于南京狱中。”

“第九个,袁继咸,天启五年的进士,江西宜春人,明末抗清名臣。因拒绝降清,以身殉国。曾与文天祥,谢枋得,并称‘江右三山’!”